刺客信條》最令人難忘的時刻之一,就是在《刺客信條 3》的早期,當 Haytham Kenway 在新世界集結他的團隊時。一開始,Haytham 的領導魅力和隱藏的刀鋒似乎證實了這個假設 - 尤其是在解放美國原住民和對抗英國士兵等英勇行為之後。當他說出聖殿騎士團的信條:「願諒解之父引導我們」時,令人震驚的啟示出現了。突然間,玩家意識到他們一直在為不共戴天的敵人策劃任務。

這個精湛的敘事手法代表了《刺客信條》的巔峰。雖然第一部遊戲以暗殺目標為主軸,建立了引人入勝的遊戲機制,但角色缺乏深度。刺客信條 2》以魅力十足的主角 Ezio Auditore 改善了情況,但反派角色仍未得到充分發展。只有《刺客信條 3》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- 主人公 Connor 和反面人物(如 Haytham)同樣豐富。結果是無與倫比的敘事連貫性與角色深度。
擴充的代價
雖然最近的 RPG 年代在商業上獲得了成功,但大家都認為這系列已經迷失了方向。對於主要原因的爭論仍在繼續 - 從神祕的 BOSS 戰到具爭議性的表現選擇,例如《Shadows》中的 Yasuke。然而,我認為核心問題更深一層:在廣闊的開放世界下,角色驅動的故事逐漸被侵蝕。
專營權轉型為 RPG 輕度體驗帶來了對話樹、XP 系統和微交易。自相矛盾的是,隨著地圖越來越大,敘事也越來越薄。相較於 AC3 的 Connor 這種定義明確的角色,《起源》的 Bayek 等現代主角在玩家選擇上受到稀釋。
"早期的遊戲以道德模糊性為賣點,而現在的遊戲則以簡單化的刺客與天神二元對立為賣點。
Xbox 360/PS3 時代提供了最優秀的遊戲寫作:
- Ezio 慷慨激昂的佛羅倫斯演講 (「不要跟著我!」)
- Haytham 對 Connor 說的悲慘遺言
- 富有哲理的聖殿騎士死亡獨白

失落的道德曖昧藝術
本系列最大的敘事優勢在於探索灰色道德:
- 聖殿騎士 William Johnson 辯稱他的教會可以防止美洲原住民的種族滅絕
- Thomas Hickey 揭露 Connor 讨伐行動的空洞性
- 關於 Connor 村莊的華盛頓毀滅性轉折
這種豐富的哲學性在最近的作品中有所減弱。像「Ezio 的家人」這樣令人難忘的片段之所以能引起共鳴,正是因為它們結晶了角色的情感,而非歷史奇觀。雖然現代作品的規模令人印象深刻,但它們的敘事方式卻缺乏系列黃金時期的淒美個人焦點。
遊戲系列面臨生存挑戰:廣闊的開放世界能與親密的故事共存嗎?雖然科技進步能重現令人驚嘆的歷史,但卻犧牲了角色的深度。在這個以無窮無盡的內容而非精確的敘事為優先的產業中,《刺客信條》最豐富的故事可能仍只限於過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