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則外流的內部影片證實,索尼正在測試由先進對話系統驅動的AI驅動PlayStation角色。
《The Verge》取得了據稱來自PlayStation Studios研發團隊的畫面,展示《地平線》系列主角埃洛伊演示次世代對話型NPC技術。
在YouTube根據Muso(代表索尼互動娛樂的公司)的版權主張下架影片後,其真實性已不言而喻。IGN已聯繫索尼尋求官方說明。
該演示呈現索尼工程師Sharwin Raghoebardajal透過整合語音識別、生成對話與面部動畫系統,與AI版埃洛伊進行對話的過程。
此系統結合OpenAI的Whisper進行語音處理,GPT-4/Llama 3生成動態回應,索尼EVS負責語音合成,並採用Mockingbird技術驅動面部表情。
對話中,Raghoebardajal詢問埃洛伊的近況,觸發她回答:「我還算應付得來,雖然正在對抗喉嚨痛。你呢?」有別於艾希莉·柏契的經典配音,此原型採用合成語音,帶有明顯機械節奏與有限的面部活動度。
該AI角色能深度結合《地平線》世界觀,討論其克隆起源:「發現自己是索貝克博士的基因複製品,讓我理解自身使命」,同時反思「被克隆既建立血脈連結,也塑造個人能動性」。
演示隨後切換至《地平線:西域禁地》實際遊玩畫面,當玩家與自己操控的角色對話時產生認知失調。選用埃洛伊——其故事核心正是探討人工生命——進行此實驗的諷喻性已引發關注。
哪款遊戲是最佳PlayStation 5作品?
選出贏家


新對決
第1名
第2名
第3名查看你的結果完成遊覽取得個人結果或查看社群統計!繼續遊覽查看結果
索尼證實這項由Guerrilla Games協助開發的原型僅展示內部研究,Raghoebardajal稱其「僅觸及皮毛」。儘管展現對AI的嚴肅投入,索尼尚未承諾公開應用此技術,特別是考量當前PS5的硬體限制。
索尼的AI布局順應產業趨勢,競爭對手如微軟正開發Muse等遊戲構思設計工具。儘管近期出現裁員潮,整體遊戲產業仍視生成式AI為變革性技術。
然而應用層面存在阻礙:Keywords Studios完全由AI開發的遊戲慘遭滑鐵盧,證實自動化無法取代人類創造力。相反地,EA將AI視為基礎建設,卡普空則測試其於環境設計構思的應用。
PlayStation負責人Asad Qizilbash強調AI對年輕族群的重要性:「Z世代與Alpha世代玩家期待NPC能對其行為產生動態反應,在數位原生體驗中要求更深層的個人化。」
當動視暴雪承認使用生成式AI製作《決勝時刻:黑色行動6》素材後,辯論愈發激烈——儘管其「AI生成」內容(如引發爭議的殭屍聖誕老人畫面)已招致批評。
首頁
導航
最新文章
最新遊戲